查看: 1683|回复: 25

黄华游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11-28 10:56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我们到林县采风,住县招待所。决定到黄华的珍珠倒卷帘去看看。西行数里至口头村,进山距黄华寺约三里。去黄华寺的路几不成形,磕磕绊绊得眼不敢离地,无暇流盼周边的景色。及至黄华寺,才发现山门狭小简旧,几间若山民弃置的房舍,遂弃之不进,虽然传说郭沫若来过,并题有楹联。我们向名称十分动人的“珍珠倒卷帘”进发。过黄华寺约半里下路左拐进入谷地,路根本没有,只是顺干枯的布满卵石的河道行进。深入之后渐有未融之积雪存在涧间,还好石面尚干不致滑跌。再进则沟狭且陡,积雪亦吞没石面,只能捡凸出处下脚。脚下的石块愈来愈大,可能是山洪的水只能冲掉小石头,留下这许多难以翻身的巨石。当然在喘息之余,也更增加了展示勇敢和毅力以及健壮的机会,大家兴味盎然。似乎听到一丝溅水的音响,与想象中飞瀑直下的轰鸣相差甚远,也便未予注意。猛抬头却见一缕白练自天而降,高愈百丈。面前三面峭壁云立,宛如置身巨大的井底。仰望山巅那白练若白云下泻,为黝黑的石壁镀上了一条闪映着阳光的银练。短暂的惊异之后大家一阵欢呼,迅疾向飞瀑的落点爬去。在没膝的积雪中,全力缓慢地冲刺着。突然我们的头从乱石谷中冒了出来,飞瀑的落点闯入眼帘。只见水花飞溅处是一个硕大的水晶金字塔。稍近,我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整个冰塔由于开始融化,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沟壑,而未融化的冰体的凸突,便在滴水时呈现为一粒粒倒置的大冰滴,犹如片片美丽的羽毛,组成了晶莹剔透碧蓝深湛的如孔雀的尾屏。我们带了一架文物级的照相机,大家轮番拍个不停。可惜相机的老迈,胶卷的六亲不认黑白不分,加上贪图景全的远距离,除了一个冰疙瘩之外,毫无美色可言。

兴犹未尽,过了五天我们故地重游,见到的只是水珠飞溅处冰塔全无踪影,只是一片残冰。只有怅叹时间的无情了。同时又庆幸我们巧遇那转瞬即逝的美景而未错过。时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四日。

我们时逢枯水季节,瀑布只有细细的一线。设想在丰水期,落水充沛强劲,而落点不是可以存水的潭,而是突兀的岩石,落差如此巨大的水流击石飞溅如倒飞的白色水帘,其景之盛,其名之由可知也。然而冬季落地之水,凝结成冰并渐高耸呈上尖下粗状,落水自然被冰尖分割而向斜下飞溅,其帘状形成困难,更难倒挂,可见隆冬与初春无此景观。慕其名而难耐其性者,偶或捷足先登,于是见到了冰塔初融之奇景,如我们者。至此才解开元好问一首咏黄华瀑布诗的首句,“飞瀑直下青芙蓉”。意境是何等的贴切和精炼啊。我写了几句诗,将之比为孔雀扇尾亮丽而色蓝;而大诗人将之喻为芙蓉而色青,柔美冷艳,如淋如浴瑟缩而娇媚,真乃令人神飞凝睇叹为观止之佳句。惜原诗无注。

发表于 2013-11-28 23:38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偶真幸运哦...  
发表于 2013-11-29 00:58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假装认真地工作,老板假装认真地付薪水  
发表于 2013-11-29 14:37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人生感悟:牵手时,即使你的手有多汗,也别放开。  
发表于 2013-11-29 21:58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加油啊!!!!顶哦!!!!!  
发表于 2013-12-3 21:07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呵呵,明白了  
发表于 2013-12-4 12:21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是吧  
发表于 2013-12-6 12:56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一下  
发表于 2013-12-7 01:31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嘿...反了反了,,,,  
发表于 2013-12-7 17:4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琴棋书画不会,洗衣做饭嫌累。 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